今天是:2020年3月2日 星期一 设置首页 | 收藏添加

新都区采取四项措施提升医疗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水平

作者:  发布日期:2021-12-07   查看次数:

为深入践行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新都区委编办以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工作方法,采取四项措施推进卫生健康服务供给侧改革,构建简约高效的医疗管理体制,科学合理重塑医疗机构,以人为本重构医疗资源,推动全区医疗卫生健康系统持续健康发展。

一、深入推进专项领域改革,着力构建简约高效的医疗管理体制

(一)完善治理体系和能力

深入推进新时期卫生健康服务供给侧改革,不断完善卫健系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组建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由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主任,区委区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副主任,将分散在各部门的办医职责集中统一,实现“分散管理”向“统筹治理”转变。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负责审议医院章程、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实施、收支预算等,宏观把控医院改革发展方向。

(二)深化紧密医共体建设

结合新都区被纳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国家试点契机,积极构建区级公立医院—镇(街道)卫生院—村医三级医共体架构,形成城区“15分钟医疗圈”,农村“30分钟医疗圈”的布局。建立了以区人民医院、区中医医院、区第二人民医院为“龙头”,镇(街道)卫生院为枢纽,村(社区)卫生站为网底的3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形成管理、服务、利益、责任和文化“五大共同体”。

(三)强化治未病体系建设

结合新都区被纳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契机,探索创新,建立了管理、服务成系统的多方参与治未病体系。推进“中医专科联合病房建设,中医药与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有机融合、中医药服务项目纳入家庭医生签约”3大项目,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内涵。2020年辖区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覆盖率达70.28%,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覆盖率达84.31%。中医医共体建设成果“中医特色县域医共体建设新都探索”入选中国医院协会医共体分会价值案例。

二、聚焦保障民生健康需求,精准构建科学完善的医疗运行机制

(一)优化医疗机构设置

紧扣此次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要求,将全区5家公立医院和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改革范围,均按规定编制机构职能编制规定、事业单位章程、政事权限清单,推动管办分离,优化内部治理架构,结合行业特点向事业单位“放权赋能”。各医院结合发展方向、服务性、专业性等特点,科学设置内设机构,依据职责聚焦医疗保障服务主业,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最大限度方便群众看病。

(二)建立科学决策机制

将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融入医院治理结构,明确党委会、院长办公会决策事项和范围,医院发展规划、“三重一大”等重大事项须经党委会研究同意。发挥专家治院作用,组建医疗质量安全、药事管理等9个专业委员会,为医院决策提供可行性论证和专业技术性咨询。

(三)依法规范自主运营

组织区级公立医院修订完善章程,下放副院长建议提名、人事管理、机构设置、中层干部聘任、内部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年度预算执行等运营管理自主权。改革以来,县域内就诊率为97.54%,基层门(急)诊人次占比较试点前提升7.24%,初步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就医格局。

三、创新机构编制保障方式,着力缓解医疗卫生机构用编压力

(一)实施总量管理制度

在破解“不增加事业编制总量前提下,如何缓解医疗卫生机构大量用编”这个难题上,率先在全市创新开展公立医院人员总量管理模式(自2012年以来),取得有益探索。即按照行业标准和公立医院实际需求核定人员总量,实行“基本编制+员额”管理。在编人员、公招及调动人员使用基本编制,实行审批管理,签订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合同;医院自主招聘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使用员额,实行备案管理,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实行同工同酬。

(二)统筹编制调整力度

按照“瘦身”和“健身”相结合的原则,打破传统观念,加大系统内部调剂力度。在基层卫生院之间共调剂79名编制,调剂力度最大达18名编制,有效解决“空编不用”“无编可用”的矛盾,切实提高编制使用效益。在公立医院之间共调剂员额200多名,核增员额553名。建立卫生健康事业单位编制“周转池”,重点保障公立医院、公共卫生机构引进专业人才等需求,形成突出重点、精准投放的编制管理机制。同时结合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压缩收回83名编制调剂到基层医疗系统,夯实一线为民服务力量。

(三)推行岗位管理制度

以人员总量为基数,按照“因事设岗、优化结构、精简效能”的原则科学设置岗位,坚持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实行定编定岗不固定人员,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做到人岗相适、人尽其用,既拓展了工作人员晋升渠道,激发了工作热情,凝聚改革最大公约数,推动人员从整合到融合的质变。

四、大力实施人才引进工程,着力破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瓶颈

(一)加快引人步伐

制定《新都区人才专项事业编制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每年核定一定数量人才专项编制,用于保障高层次人才需求,先后为5家公立医院引进麻醉、医学影像、内科等急需紧缺人才66名。利用理事会等平台,柔性引进大型三甲医院专科学科骨干担任全职业务副院长或院长助理,聘请城市三甲医院专家教授担任区级公立医院学科主任、首席专家,进一步提升公立医院技术、学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二)加大育人力度

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根据人员年龄、学历、职称等情况,制定“春苗、青苗、骨干、首席专家”分级分类培养计划,优化人才成长通道。截止目前全区共有硕博研究生193名,专业技术人员3958人,高级职称451人。培育省市级名医(中医)13名,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名,“四川省名中医”工作室2个,人才梯队规模雏形渐显。

(三)加强留人措施

出台《成都市新都区关于加强卫生人才引育工作实施细则》,对符合条件的员额制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通过考核后可直接入编 ,目前已通过此方式直接引入优秀人才近60名。实施基本编制加员额统一设置岗位改革,专技岗位核增300多个,有效破解附着在编制上的岗位、待遇等政策性障碍,完善人才成长机制,优化留人环境。(新都区委编办 供稿)


图片已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