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3月2日 星期一 设置首页 | 收藏添加

崇州市委编办“三聚力” 为人才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作者:  发布日期:2022-03-16   查看次数:

崇州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突出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定位,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创新链、服务链,推进人力资源与城市发展战略、产业发展需求高效协同,全市人才工作跑出“加速度”。崇州市委编办立足自身职能定位,紧扣市委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机构编制资源对人才的磁吸效应,聚力招才引智、聚才兴业,着力打造“人才快车”,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聚力发挥机构编制“顶层设计”优势打造坚实“底盘”

崇州市委编办立足机构编制工作,充分发挥在制度体系设计方面的优势打造“人才快车”坚实“底盘”一是健全领导体制。围绕加强党对人才工作领导这一核心,加强对人才管理部门的职能统筹,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的工作机制。优化调整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设置,办公室设在市委组织部,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和工作规则,确保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同时,不断健全完善人才议事协调机构,推动议事协调机构职能运行更加顺畅、作用发挥更加高效。二是优化职能体系。优化人才服务机构,设立崇州市人才发展中心,专门负责人才发展的服务保障工作。聚焦人才管理部门“三定”规定落实情况特别是职能职责落实、机构内部运行、部门协同配合情况,及时厘清边界、优化配置,推动机构设置和部门职能有机融合,构建优化协同高效的人才管理责任链条。推进部门人才发展职责法定化,结合市级部门“三定”规定,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负责本行业、本领域人才招引和服务等职责,确保人才工作各项要求落地落实。

二、聚力发挥机构编制“资源配置”优势,提供动力“双擎”

崇州市委编办充分发挥机构编制部门“资源配置”优势,整合有限资源,提供“人才快车”动力“双擎”。一是盘活“存量”。面对人才工作巨大的编制需求,市委编办始终坚持“严控总量、动态调整、保障急需”原则,结合单位权责清单和“三定”规定,对职能弱化或消失的机构进行调整、撤并,收回闲置编制200余名,打破编制“终身制”“私有化”传统观念,保障超编、满编单位重大任务、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引才用编,着力破解人员超编与人才需求的“超需”矛盾,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同步预留近90名事业编制,建立人才专编,通过“蓉漂·人才荟”等系列活动,形成引智“磁场”,逐步形成“以编引才、以才提效、以效调编”的人才引进战略。二是探索“增量”。人才工作不仅要引才,更要汇智,市委编办通过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模式,多渠道、多途径释放“增量”磁力,让更多高层次人才“智汇”崇州、“智助”崇州。进一步建立完善以员额总控和岗位管理为核心的产业功能区人事管理制度,实施岗位分类管理,优化完善薪酬管理制度,面向社会招聘产业发展专业服务人才,激发产业功能区人才创新活力。在人才需求较大的教育教学、医疗卫生行业,积极推动教育行业“县管校聘”和“编制+员额”管理模式,根据行业现状和发展需要,科学核定教师员额150名,将管理权限交由教育部门,增强人才引进自主权,为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提供有效助力。针对郊县地理位置难以引进医疗卫生人才的不利现状,允许卫生行业在编制限额内聘用体制外人员,打破制约行业发展的人才工作“瓶颈”。

三、聚力发挥机构编制“要素保障”优势,畅通行驶“车道”

崇州市委编办坚持科学定位,强化服务意识,从工作举措、工作导向上下功夫,着力发挥机构编制“要素保障”优势,畅通“人才快车”行驶“车道”。一是当好“参谋员”“引领员”。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重大民生领域人才需求、年度政策性安置、事业单位自然减员等要素,综合调研分析人才需求,建立人才“需求清单”,着力增强编制资源配置的前瞻性、预见性,为市委市政府人才工作提供参考意见和对策建议。针对“市级超编、基层空编”现状,加大对基层一线编制倾斜、保障力度,引导各类人才向基层下沉。聚焦智能制造、电子消费、优质粮油、康养旅游等重点产业,对相关管理机构、职能职责进行优化,强化人才向产业一线聚集。二是当好“评判员”“服务员”。会同组织、人社等人才管理部门,探索建立人才工作评估机制。结合用人单位岗位职责,对引进人才工作开展、任职备案、流入流出等事宜进行全面评估,科学评价相关工作的经验教训,为后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建立人才工作“绿色通道”机制。对于引进人才,配套“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在办理核编、入编、任职备案等手续时,开通“绿色通道”,及时快捷、最大程度地简化程序、提供优质服务。(崇州市委编办 供稿)


图片已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