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3月2日 星期一 设置首页 | 收藏添加

积极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 创新西部(成都)科学城体制机制建设新路径

作者:  发布日期:2022-06-22   查看次数:

以“一城多园”模式共建西部(成都)科学城,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科技自立自强”重大要求的政治之责、融入国家战略的时代之需、彰显科技优势的顺势之为、推动高位求变的必由之路,也是“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制胜之道。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党群工作部坚定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系列决策部署,对标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上海张江科学城、深圳光明科学城等国内一流科学城,以体制机制建设为杠杆,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路径,创新思考构建西部(成都)科学城高质量建设发展管理运行特色模式。

一、西部(成都)科学城运行体系现状

(一)战略内涵

2020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研究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时,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明确支持成渝地区建设一极两中心两地,要求以一城多园模式共建西部科学城。202012月,科技部印发《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实施意见》,支持成渝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着力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提升重庆科学城、成都科学城建设水平。202110,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在四川天府新区、重庆高新区集中布局若干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一批科教基础设施,以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战略赋予了西部(成都)科学城扛鼎国家科技创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责,势必成为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又一高地。为此,成都市提出了将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原始创新策源高地、引领西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一带一路建设的协同创新示范区的发展目标,加快建设引领西部、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创新策源地和科研主阵地。这些新的战略布局和形势要求对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夯实机构编制支撑提出了新的要求,给予了机构编制部门新的重大任务,赋予了机构编制工作新的时代课题。

(二)区域布局

西部(成都)科学城战略规划,明确了科学城一核四区的空间功能布局。一核,即成都科学城,属四川天府新区管辖,集中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高能级实验室集群、校院地协同创新平台集群和产业创新平台集群,围绕原始创新集群开展前沿科学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基础平台。四区,即新经济活力区、生命科学创新区、成都未来科技城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基地,其中,新经济活力区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基地属成都高新区管辖,生命科学创新区由成都高新区与双流区共建,成都未来科技城由成都高新区与成都东部新区共建。四区负责承接一核原始创新成果,协同构建创新功能突出、创新服务完善、主导产业领先的二次创新承载地。

由于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四区”分属不同的行政管辖区域,针对不同区域利益主体需要创新管理协调机制,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路径,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注重地区发展的系统性和全局性,这对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四区”如何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实现路径,机构编制工作必须突出系统思维、改革思维,以体制重构和机制重建为“一核四区”高质量协调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三)管理体制

1.省级层面:在四川省科技领导小组基础上,更名成立了四川省科技领导小组暨中国西部(四川)科学城建设领导小组,由省长担任组长,省委副书记、分管科技副省长、成都市市长任副组长,负责组织研究中国西部(四川)科学城发展的战略定位、空间布局、主要功能、实施策略等重大问题,统筹协调成都、绵阳等地推进中国西部(四川)科学城建设。

2.市区层面:20201028日,中央编办批复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加挂西部(成都)科学城党工委管委会牌子。1112日、1215日,省委编办、市委编委先后对西部(成都)科学城管理体制和机构编制有关事项进行了规定,明确西部科学城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分别由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兼任,管委会副主任分别由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等市级部门和东部新区、高新区、双流区、天投集团主要负责人兼任,同时赋予西部(成都)科学城党工委管委会战略规划、统筹协调、统筹政策、督导考核等方面具体工作职责。

(四)运行机制

目前,西部(成都)科学城党工委管委会正根据职能职责研制西部(成都)科学城党工委管委会各成员单位间内部微观运行机制,其中包括分级决策、专家咨询、市场运营、联合招商、财税分享、统计分享、集成考核等。一核四区日常运行自行开展,依托自身发展定位,拟定各片区发展计划,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承担各片区内的城市配套设施建设、产业载体投资建设、项目招引园区服务等任务。

二、国内部分科学城体制机制建设经验启示

(一)体制机制

从国内起势较早、运行较成熟的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上海张江科学城、深圳光明科学城来看,自成立至今,均在纵向、横向对科学城建设、管理、运行体系进行了持续改革,以追求与不同建设发展阶段相适应、高效统筹资源的体制机制。

1.北京中关村科学城:成立之初采用了两级管理、三个主体+一委十园模式,中关村管委会作为北京市政府派出机构,按照调研、规划、协调、督办、服务的工作职能,对整个中关村科技园区进行宏观指导和协调。十园管委会作为所在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具体负责本园区的规划建设和企业服务工作,各园区的行政管理由所在区政府负责。与此同时,后续逐步建立了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部际协调小组框架,推进部市联动、部门联动和市区联动。2003年设立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领导小组,由北京市市长、国家部委、高校院所、企业家组成,其下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北京市主管副市长、国家部委相关司局、北京市各部门、中关村管委会、区政府组成。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中关村管委会合并,同时在科学城所归属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设立专门管理机构,由海淀区政府领导。2011年北京市实行双重领导、以区(县)为主的领导体制,中关村管委会对包括科学城在内的各园区的整体发展规划、空间规划、产业布局、项目准入标准等重要业务实行统一领导,区(县)政府对所属园区管委会实行全面领导。20198月,组建中共北京市委中关村科学城工作委员会、中关村科学城管理委员会,为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由海淀区代管,建立与中关村科学城核心功能高度匹配的新型管理机构。

2.上海张江科学城:20063月,国务院批准上海各高科技园整体更名为上海张江高新区2011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支持上海张江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层面,科技部牵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有关部委共同组成张江示范区部际协调领导小组,统筹指导示范区发展建设。市级层面,成立由市长担任组长的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导小组和由副市长担任主任的张江高新区管委会,加强对一区22园统筹引导、协调服务。20184月,上海市委市政府批复同意:将张江高新区管委会、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办公室、张江科学城建设管理办公室、自贸试验区张江管理局整合重组为上海推进科创中心建设办公室(张江高新区管委会),统筹协调全市科创中心建设和张江示范区建设工作。区级层面,各区政府设立由副区长任主任的分园管理机构推进园区建设。

3.深圳光明科学城: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光明科学城建设,一开始就实行市区联动机制,在深圳市级层面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光明科学城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科学城建设和管理的统筹,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由副市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协调解决光明科学城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在区级层面,光明区落实主体责任,成立光明科学城建设区级领导小组,下设科学城建设指挥部和七个专责小组,负责科学城建设工作。20193月,光明区科学城开发建设署正式揭牌,作为承担科学城开发建设统筹实施的职能部门。

(二)经验启示

1.高位主导、系统支撑是基础。根据国家赋予的战略能级,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上海张江科学城建设顶层领导体系纳入国家部委力量,形成了中央、省、市、区统筹推进体系。具体来看,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领导小组由北京市市长亲自挂帅,国家部委相关领导纳入领导小组,北京市、中关村管委会、涉及区县按层级承担具体推进任务;上海张江示范区部际协调领导小组由科技部牵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有关部委共同组建,上海市、上海推进科创中心建设办公室、涉及区县按层级承担具体推进任务。从其具体运行经验来看,一方面,由更高层级主导科学城建设,有利于争取更高层级的政策资源和工作力量,最大限度发挥政策制度优势;另一方面,形成从中央、省、市、区多层组织构架体系,科学配置各层级工作职责,有利于建立从战略定向到具体落地的工作系统。

2.专班机构、专责事务是关键。在具体管理运营层面,三个科学城均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其中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以管委会形式运行、上海张江科学城以建设办公室形式运行,负责统筹各分园区建设发展。深圳光明科学城因其属于城区合一模式,具体依托光明区科学城开发建设署运行,在此基础上,设立科学城建设指挥部和七个专责小组,形成工作专班,专责科学城建设工作。从三个科学城日常运营来看,战略落实、决策落地是科学城建设发展的关键,一支综合性强有力的专班队伍有利于推动形成高效工作体系和强劲推进态势,提升科学城建设的专业化水平和高速发展进程。

3.一区多园、区域协作是核心。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上海张江科学城均为一区多园规划体系,其中,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下辖10个园区,上海张江科学城下辖22个园区。从其发展轨迹来看,一区多园的规划体系已跨越了传统行政区的边界,向经济区过渡变革,各分园区能够在根据既定自身定位发展特色主导产业的基础上,有利于以市场逻辑搭建行政合伙人平台,统筹开展产业规划布局,实现区域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推动形成多样共生、开放协同的区域创新生态和城市功能体系,真正实现理念引领、战略引导,规划协同、产业协作,价值共享、相互成就的价值追求。

三、西部(成都)科学城体制机制建设路径思考

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目的是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辐射带动整个区域协同发展,重点在于整合力量资源、突破利益格局,必须遵循经济圈建设规律,充分借鉴先发地区科学城建设发展经验,积极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构建高位推进、极核牵引、协同联动的体制机制,保障推动工作落地落实。

(一)构建“一核四区”高位推进管理机制。着眼强化高位主导,改变传统行政区框架配置资源模式通过构建跨行政区的组织体系、决策体系和市场体系形成上下贯通统筹有力运转高效的推进机制一是搭建高位统筹体系。突出西部(成都)科学城在市发展局中的战略地位,在市级层面成立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兼任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科技工作负责同志、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兼任副组长,成员包括东部新区、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双流区政府等相关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加大高位谋划、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力度,形成举全市之力开发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的工作格局。二是建立决策咨询体系。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审议西部(成都)科学城重大规划、重要政策、重点项目等战略性问题,听取建设进度汇报,协调解决共性和关键性问题等,小组会议原则按半年召开。同时成立专家决策咨询委员会,由国(境)内外院士及学术、科技、产业、经济领域高层次专家和政府人员组成,加强战略性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在重大战略规划与改革政策制定、科技基础设施与科研项目布局等方面提供决策咨询,发挥高端智库智力支撑作用。三是优化市场运营体系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在西部(成都)科学城进一步深化管委会+平台公司+专业组织管理运营模式改革,培育综合运营商、产业投资商、专业服务商,壮大城市合伙人”,不断提高市场化专业化运营水平。起步阶段,“一核四区”分区组建运营公司,成立天府产投集团、天府科创投公司等,负责片区开发、产业发展和资源导入,同时注重发挥省市国有企业的支持赋能作用,以专业化运作助力科学城高标准建设。

(二)强化“一核四区”极核牵引执行机制着眼做强极核功能,通过调整优化制约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的关键性、引领性管理事项,进一步提升西部(成都)科学城党工委管委会的统筹力、相关片区的执行力,促进“统一领导、分级协调、区为主体”的体制机制加快成熟定型。一是做实“极核”牵引职能市委市政府总揽全局、西部(成都)科学城党工委管委会统筹协调、各片区协同联动的总体架构下,对标学习上海张江一区多园、品牌共享经验,对一核四区实行半建设主导型模式,做实西部(成都)科学城党工委管委会牵头抓总、极核牵引功能。强化战略规划职能,牵头会同市级部门组织研究编制总体战略规划、年度计划;强化统筹协调职能,推动重大资源跨区域布局,搭建统一工作信息平台,开展整体品牌打造,承担数据统计工作;强化政策制定职能,牵头会同市级部门制定支持政策意见;强化督导考核职能,建立目标绩效考核机制,着力形成工作闭环,确保工作落地落实二是强化“片区”执行能级。“一核四区”依托现有产业功能区管理机构或行业主管部门开展工作,不新设机构和加挂牌子,探索采取合署办公、部门派驻等形式,在片区内组建具体工作专班,专责片区相关工作。同时为加强组织保障,统筹协调推进西部(成都)科学城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各项工作,在主要依托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相关工作机构配备工作力量的基础上,从西部(成都)科学城党工委管委会兼职副主任所在单位抽调工作人员,统一实行集中办公,形成高效工作体系和强劲推进态势。三是健全“分级”协商机制西部(成都)科学城党工委管委会牵头建立常态化、流程化工作协同配合机制,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加强对“一核四区”统筹协调建立西部(成都)科学城党工委管委会办公会议制度,主要负责研究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推进方面重要事项,制定年度工作要点、阶段性工作计划、目标任务分解,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有关问题。建立西部(成都)科学城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原则上按月召开,主要负责研究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西部(成都)科学城党工委管委会相关决策部署的具体措施,通报工作进度,收集情况问题,协调有关事项。

(三)健全“一核四区”协同联动运行机制。着眼健全有机系统,提升整体发展粘性,通过强化区域协调发展产业生态营造公园城市营建等方面的职能配置,构建各方力量相互支撑、各项工作有机衔接的运行格局一是强化区域协调发展职能构建“愿景导向、利益共享”的经济发展机制以运营协作共享为关键,统筹一核四区招商引资职能在明确整体战略和产业分工的基础上,放大西部(成都)科学城品牌效应和片区几何效应,建立统一的产业载体库、项目商情库、普适政策库,形成招商资源一张图、招商信息一套表、招商政策一条线开展精准协同招商同时按照“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错位竞争、相互成就、融合发展”原则,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建立跨区域利益合作分享、税收征管协调、统计信息共享等工作机制,形成西部成都科学城一盘棋发展格局二是强化产业生态营造职能构建“创新开放、协同赋能”的产业联动机制以产业互联共建为核心,优化一核四区产业规划研究要素保障供给项目推进落地等方面的职能配置,聚焦产业链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编制一体化招商目录,坚持要素规划与产业规划一体谋划精准配置创新资源,围绕资源互动共享联合打造科技开放共享平台,通过全景贯通的产业链、开放融通的要素链、复合集成的创新链,构建高效协同创新体系,凝聚产业发展整体合力形成西部成都科学城一张网发展体系三是强化公园城市营建职能构建“设施贯通、服务融合”的场景塑造机制以公园城市建设为载体,梳理一核四区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领域职能完善工作协作推进机制按照“人城科产”的发展逻辑,构建符合科技人群活动规律的开放空间体系打造宜研宜业宜居的公服配套设施营造科技天府、创新城市品牌形象氛围科学创新特质充分融入到公园城市建设之中,共同塑造“生态环境优美、生活服务完善、文化氛围浓厚”的科学家园形成西部成都科学城一幅图发展环境。(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党群工作部 供稿


图片已损坏